首页
分类
万千书架 作者译者 书评推荐 资讯动态 关于我们
基础教材
认知疗法:进阶与挑战
作者:(美)朱蒂·贝克(Judith Beck)
译者:陶璇
  • 出版信息
  • 内容简介
  • 推荐
  • 著译者介绍
  • 序言
  • 目录
  • 书摘
  • 出版信息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9347-5
    装帧:平装
    页码:400
    开本:16
    纸张:胶版纸
  • 内容简介
    当患者的问题十分复杂而基本的认知行为治疗无法取得进展时,治疗师应该怎么做呢?
    《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的作者Judith S.Beck博士将在这本开创性著作中分享宝贵的实践经验,指引治疗师在遇到挑战时,正确看待治疗进程中的阻碍;巧妙灵活地运用治疗技术,让难题迎刃而解。本书对于临床上会遇到的挑战与棘手问题进行了全面介绍,并特别关注患者长期以来扭曲的核心信念,以及伴有人格障碍的患者所持有的功能不良的行为策略。因此,这是一本难能可贵的能够切实指导临床实践的必读教材。无论你是一名学习认知行为治疗的学生,还是一位有经验的临床治疗师,这本书都值得从头到尾一读再读。
  • 推荐
    认知行为治疗领域的绝对权威力作,你将从中学会从容应对一切棘手的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代表性人物阿伦•T.贝克作序
    国内CBT专家王建平教授主持翻译
    另请关注贝克的另一本经典著作《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现已推出第二版

    万千心理认知行为疗法专题:
    《认知行为疗法》(新手治疗师实操必读)      
    《改变的理由——理性行为疗法操作指南》

    “万千心理”经典外版教材系列:
    √ 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第二版)(万千心理)(认知疗法经典教材全新改版,CBT疗法创始人阿伦•贝克医生作序)
    http://product.dangdang.com/23247449.html

    √ 《认知行为疗法》 (万千心理)(新手治疗师实操必读)
    http://product.dangdang.com/22588902.html

    √ 改变的理由-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操作指南(万千心理)
    http://product.dangdang.com/20414981.html

  • 作译者序
    Judith S. Beck博士   是美国贝克认知行为治疗研究所主任,也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的临床心理学副教授。她著有近百篇论文和著作篇章以及若干本专著;并在美国与全球进行过数百场有关认知行为疗法的专题报告;她同时也是贝克儿童及青少年量表(Beck Youth Inventories)和人格信念问卷(Personality Belief Questionnaire)的合作研发者。Beck博士还是美国认知治疗学会的开创者之一以及前主席。
  • 序言
    推荐序
    朱蒂·贝克(Judith S. 
    Beck)博士撰写的这本书,对于帮助那些在认知治疗中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来访者而言是一个重大贡献。贝克博士通过从自己与病人的治疗工作及她对其他治疗师的督导中积累的经验,描绘了治疗中遇到的典型困难问题。这些问题使治疗师和患者都备感受挫,并且阻碍了治疗进程。直至最近,许多治疗师仍将这些问题理解为“阻抗”、“负性反移情”或“被动攻击倾向”。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治疗师倾向于举手投降,不知接下来应如何处理。
    与此相对,贝克博士没有屈服于治疗中的这些困难,她不断归纳特定的界限与特点,将这些问题重新构建为可识别的、并为大家所公认的问题。通过将这些问题归类,她为应对这些复杂的问题提供了简易可行的方法。贝克博士利用她丰富的经验为这些问题规划出了合适的应对方略:(1)依据患者的个人成长史、核心信念与假设不合理的认知与行为,将在治疗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概念化;(2)找到合适的策略与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由于问题的多样性,治疗师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改变,这种技巧在本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治疗师的负担并不一直是如此沉重。在认知治疗刚刚兴起的那些年,我们只需要专注于病人“此时此地”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抑郁患者,解决方案包括:通过活动安排表进行持续的行为激活,对功能障碍性思维进行完整记录,治疗师参与到实际问题解决中。一般而言,抑郁及焦虑障碍症患者的症状会在第10次会谈时消失,而这时,我们会再安排一次会谈,以防止复发(Rush,Beck,Kovacs,& 
    Hollon,1977)。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有共病、慢性病或症状复杂的患者,会谈次数逐渐增加至15、20、25次,甚至更多次。患者开始在抑郁症、惊恐障碍之外得到人格障碍的诊断。今天,来贝克认知治疗研究所寻求治疗的病人一般都已接受过两种精神科药物的治疗,并且在其以往的治疗史中,药物或心理治疗都未显出疗效。这种治疗相对无效的现象的核心是治疗中所遇问题存在多样性,贝克博士已在本书中对这些问题精妙地加以描述。
    那些简单的个案都到哪里去了?多年来,我们也在思考这一问题。我们的推测是,大多数患者对一线治疗反应非常好。一线治疗一般由初级治疗医生、精神科药剂师负责。那些对一线治疗没有反应的人最终被转介至认知治疗,也就是现在说的二线甚至三线的治疗。在贝克博士看来,这类患者的问题,对于心理治疗师来说,是一个挑战而不是负担。在本书中,她极好地向治疗师展现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同时减轻自己的负担。
    当然在前言中,我不能不介绍我与朱蒂?贝克特殊的关系。如大家所知,她出生于认知治疗师家庭。当她成长为青少年时,我对认知治疗的理论实践都已日臻完善。但是我当时并没有可以将这些想法加以应用并对其效果进行检验的对象,于是我将这些理论试用于我还在青少年时期的女儿朱蒂身上。她回应我说:“爸爸,这些很有用。”我并没有花精力鼓励她追随我的足迹。在大学之后,她投身特殊教育事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我想认知治疗对她仍然“很有用”,因为她决定将职业生涯转入临床心理,并专攻认知治疗。我为她的第一本书《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Cognitive 
    Therapy:Basics and 
    Beyond)感到非常自豪。她的第一本书主要为新手治疗师所设计,而本书是为高级治疗师撰写的。我确信这两本书都是患者和治疗师的福音。
    艾伦·贝克(Aaron T. Beck) ,医学博士
  •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识别治疗中的问题
    第二章 对挑战性患者进行概念化
    第三章 人格障碍给治疗带来的挑战
    第四章 形成并使用治疗联盟
    第五章 治疗关系中的问题——案例
    第六章 当治疗师对患者有功能不良反应时
    第七章 目标设定中的挑战
    第八章 将会谈结构化时遭遇的挑战
    第九章 解决问题及家庭作业中的挑战
    第十章 识别认知中的挑战
    第十一章 改变想法和意象时的挑战
    第十二章 在修正假设时遇到的挑战
    第十三章 在修正核心信念中的挑战
    附录A 认知治疗的资源、培训和督导
    附录B 人格信念问卷
    参考文献 

  • 摘要
    第一章 识别治疗中的问题
    在写《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这本书时,我就知道一本“标准的”认知治疗教材不可能覆盖众多患者表现出的所有复杂问题。标准的治疗程序确实难以让某些患者的治疗取得进展;而有些患者似乎不能理解认知治疗的关键,不能适应标准的治疗技术;有些患者则不愿意充分参与到标准的治疗过程中;而另一些则可能坚持自己对于自我、他人和世界长期形成的歪曲信念。对于这些病人,治疗必须做出改变。但治疗师怎样才能知道应在何时改变治疗计划以及应当如何改变呢?
    当经验丰富的认知治疗师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他们似乎本能地知道应该如何去做。在别人多次要求我写一本书讲述如何应对这类问题之后,我开始更密切地观察自己在治疗会谈中做决定的过程。看起来,做出决定似乎是一个本能的过程。而实际上,这项工作基于不断对患者的问题进行个案概念化,基于对他们的诊断,基于会谈的经历。除了观察我自己的工作,我还非常有幸可以观察和分析我父亲艾伦?贝克博士的治疗会谈,以及我的同事及被督导者所负责的个案。
    这本书反映了在《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出版后我所学到的知识。《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提供了应对具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患者的实践操作方法,也是本书非常重要的铺垫。本书则旨在帮治疗师明确:当基础认知治疗不起作用时应如何去做。
    许多原因可以解释患者在治疗中表现出的棘手问题。有些困难可能是治疗师无法掌控的,例如,有的患者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不能够按照计划的频率来治疗。另一些患者身处的环境非常恶劣,以致心理治疗对他们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但绝大多数问题,或至少有一部分,是处于治疗师的控制范围之内的。问题可能源于多种原因,既可能源于来访者歪曲的信念(例如,“如果我变得好起来,我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糟”),也可能源于治疗师的错误(例如,对实际上患有其他障碍而非抑郁症的患者使用标准的抑郁治疗方案)。
    在过去十年我开办的数百场工作坊中,我向心理健康专业人士询问他们与患者工作时遇到的具体问题,由此得到了两个重要结论。首先,许多治疗师最初倾向于用太过泛化的术语描述,而不是以清晰的术语界定问题。例如,治疗师断言某位患者有“阻抗”。其次,即使治疗师确实开始精细化地描述问题,他们仍倾向于不断重复同样的问题:患者不做家庭作业,患者对治疗师感到愤怒,患者在两次会谈之间的时间里再次回到自我打击的行为,等等。我发现,许多治疗师都需要学习用行为术语描述患者表现出的困难,并学会在认知框架下理解遇到的困难,同时基于他们对某一个案独特的概念化,设定相应的策略。这本书将会教授治疗师学会:
      将问题具体化(并确定治疗师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改善这一问题)。
      对患者进行个案概念化,包括那些具有轴Ⅱ诊断的患者。
      处理患者对治疗师有问题的反应,以及反过来处理治疗师对患者有问题的反应。
      为表现出棘手问题的患者设定目标,安排结构化的会谈,帮助解决问题,并且提高家庭作业完成度(包括行为改变)。
      识别并修正根深蒂固歪曲的功能失调性认知(自动化思维、意象、假设及核心信念)。
    附录A介绍了在认知治疗中获得专业成长的时机。有时,手把手的训练及督导是不能被取代的。
    识别问题
    即使是最有治疗经验的认知治疗师,在面对某些患者时仍会感到棘手。然而我们很容易去责备表现出各种困难的患者,并将其态度及功能不良的行为归因于他们自身的性格缺陷,例如给病人贴上“阻抗”、“缺乏动机”、“懒惰”、“沮丧”、“具有操控癖”或“卡住不前进”的标签。但是过于泛化地描述问题通常并不能促进问题解决,例如“患者似乎不愿意参与到治疗中”或“患者期望我完成所有的工作”,这样泛化的描述太过宽泛。而将行为具体化,将阻碍治疗进展的行为具体地描述出来,站在解决问题的立场来看问题,会更有助于治疗。治疗师通过询问以下问题可以精确地界定问题:
      “患者在会谈中及在两次会谈之间究竟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没有说或没有做什么),这是一个问题。”
    患者在会谈中表现出的典型问题行为,包括以下内容:
      坚持认为他们不能改变,或者治疗不会对他们有效果。
      难以设定目标,或制订会谈日程。
      因为他们的问题而抱怨、否定或责备其他人。
      表现出太多问题,或者从一个危机跳到另一个危机。
      不愿回答问题,或转移话题。
      迟到或不来咨询。
      争夺利益。
      变得愤怒、急躁、吹毛求疵,或不作回应。
      不能或不愿改变自己的认知。
      不能集中精力,或总是打断治疗师的话。
      撒谎或回避重要的信息。
    许多患者会在两次会谈之间的时间出现功能不良的行为,例如:
      不做家庭作业。
      不服用需要的药物。
      物质滥用。
      在遇到问题时不断地打电话给治疗师。
      采取自我伤害的行为。
      伤害其他人。
    对于自杀行为需要采取立即的危机干预,并且在急诊室里进行评估(这已超出本书的范围)。
    案例
    安德里亚,一个有双相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病人,最近刚出院,而这次住院源于一次自杀行为。安德里亚刚刚开始接受门诊治疗,她从一开始就不信任她的新治疗师,并且对伤害过度警觉。她很有戒备心,抗拒设定目标,经常说治疗不会对她有帮助。她经常会对治疗师发怒,认为治疗师才是引起她负性动机的原因,是治疗师使她变得痛苦。她拒绝做家庭作业,并且拒绝吃精神科医生给她开的药。
    当试着决定如何治疗像安德里亚一样的病人时,我们遇到了一系列非常棘手的问题,而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评估这些问题是否源于多种可能性:
      病人的病理学诊断。
      治疗师的错误。
      治疗中内在的因素(包括关注的水平、治疗的形式、会谈的频率)。
      治疗中外在的因素(包括躯体疾病、患者所处环境的有害因素,或需要的辅助治疗)。
    本书描述的许多问题都与第一种因素相关:病人的病理学诊断。在治疗中表现出棘手问题的患者,通常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工作中及管理自己的生活中长期遇到困难。他们通常对自己、他人及整个世界都持有非常负性的观点——这些观点在儿时或者青少年时就已开始发展并得到巩固。当这些信念占据他们的头脑时,病人就会以极其扭曲的方式感知、感觉及行动,这种情况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境下发生,也包括在治疗会谈中。治疗时,治疗师需要注意识别这些信念是否已被激活,并决定何时及如何调整治疗方案以对这些信念做出回应。患者也可能会由于自身疾病的因素表现出非常棘手的问题,例如自我和谐式的厌食症及受生物学因素影响的双相情感障碍。对这些患者进行特定的治疗也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如果因为治疗时出现失误,治疗师没能合适地实施标准治疗流程,也可能会使病人产生其他问题。而有些棘手问题可能同时源于以上两种原因。在假设问题主要源于患者自身的病情或源于治疗师的错误之前,需要先将问题具体化,思考其频率与持续时间,并评估是否有其他因素存在。本章接下来的部分将描述:
      如何判断问题的程度。
      如何判断治疗会谈之外的因素。
      如何诊断治疗错误。
      如何识别患者功能不良的想法。
      如何将治疗师的错误与患者功能不良的信念进行区分。
    最后一部分将描述治疗师怎样做,可以避免在第一步就出现治疗问题。
联系我们

编辑部电话:010—65181109

编辑部邮箱:wanqianpsy@163.com

客服部微信:wanqianxinli199807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