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万千书架 作者译者 书评推荐 资讯动态 关于我们
基础教材
认知行为疗法
作者:(美)Ledley, D. R
译者:李毅飞,孙 凌,赵丽娜
  • 出版信息
  • 内容简介
  • 推荐
  • 著译者介绍
  • 序言
  • 目录
  • 书摘
  • 出版信息
    出版日期:2012-02-01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8572-2
    装帧:平装
    页码:312
    开本:16
    纸张:轻型
  •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广受欢迎的认知行为疗法入门书,专为新手治疗师和初次接触该疗法的其他取向治疗师而著。
    作者以一个贯穿全书的案例,为读者完整地呈现了认知行为治疗究竟该如何开展的生动画卷,并就核心的临床技巧提供了大量的实用指导。对于备受新手治疗师关注的临床议题,比如践行保密原则、知情同意、如何进行治疗记录和报告、如何更好地利用督导、如何在正式培训完成后继续获得专业成长等,作者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大量中肯的建议。新版不但加入了丰富的新内容,还延续了前一版实用性强的特点,因此本书被作为从业者入门的首选教材,并广受好评。
  • 推荐
    1、认知行为疗法类基础教材中的经典畅销著作 2、新版教材全面升级 3、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王建平教授领衔翻译并推荐4、读者:新手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师和培训学员等
  • 作译者序
    Judith S. Beck博士   是美国贝克认知行为治疗研究所主任,也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的临床心理学副教授。她著有近百篇论文和著作篇章以及若干本专著;并在美国与全球进行过数百场有关认知行为疗法的专题报告;她同时也是贝克儿童及青少年量表(Beck Youth Inventories)和人格信念问卷(Personality Belief Questionnaire)的合作研发者。Beck博士还是美国认知治疗学会的开创者之一以及前主席。
  • 序言
    译者序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各流派中,认知行为疗法被认为是唯一循证的心理咨询治疗方法。经过半个世纪三个阶段的发展,近20多年来,认知行为疗法已经成为非常有影响力的主流治疗学派。
    在我国,有相当一部人称自己是认知行为治疗师,认为认知行为疗法很简单,仅是挑战“认知错误”。但随着认知行为疗法的正式开展(以2008年3月我国第一届认知行为疗法大会的召开为标志),这种认识逐渐被接受系统学习和培训的渴望所取代。在学习和培训材料中,首要的是引进好的书籍。
    在美国学习认知行为疗法的3年中,我有些心得和体会,并一直在留意好的书籍、好的培训师,想逐步引进给我国的认知行为疗法爱好者。这本书就是我在美国时看到的其中的一本,几乎所有的学生和各种受训者人手一本,我自己也购买了本书的第一版。
    在此,我很想将这本实用易懂、操作性强的书介绍给广大读者。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1)实用性强。它详细介绍了从第一次接电话预约至最后结束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有哪些重要步骤,每一步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作为认知行为治疗师应该怎样做。因此,读者按照书中的内容和步骤即可开展治疗。(2)针对新手治疗师。它详细介绍了在接电话之前所需的理论储备、心理准备,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可能原因及应对方案。本书犹如一位经验丰富的资深治疗师在手把手地陪伴着读者一步步前进,直至读者掌握了实践应用的精髓。对于认知行为疗法的新手治疗师和想把认知行为疗法融入自己已有治疗体系的治疗师来说,本书是不可或缺的资料。
    全书共有11章,围绕着认知行为疗法的整个实践过程而展开。针对新手治疗师,第一章首先介绍了认知行为疗法的预备知识,包括如何做好心理治疗的准备、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及核心、预计会有的困难等。按照实践治疗的开展,接下来的章节相应地介绍了与来访者的初次接触、评估、个案概念化、治疗计划、反馈与评估报告等准备内容,以及开始正式治疗、处理治疗中出现的困难,直至最后结束治疗的整个过程。此外,本书还特别安排了第十一章有关“督导过程”的内容,将督导视为培养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师不可缺少并且大有助益的一环。最后,本书在结语中为感兴趣的人提供了有关认知行为治疗师继续成长的具体建议,很有操作性,是对新手治疗师非常有用的信息。
    本书的翻译全部由我的硕博士研究生完成。在翻译前,我们首先对翻译风格以及用词等方面进行了统一。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定期在我的认知行为疗法实务例会上报告翻译的进展,并进行相互审校,结合认知行为疗法的学习一起讨论翻译过程中的问题。整个翻译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大家感到很有收获,也希望可以将这个学习的过程和收获带给本书的读者。各章具体的翻译执笔情况为:第一章,赵丽娜;第二章,李毅飞;第三章,唐谭、贺婷婷;第四章,黄山;第五章,唐苏勤;第六章,王辰怡;第七章,张怡;第八章,赵丽娜;第九章,李毅飞;第十章,陶璇;第十一章,孙凌。初译稿完成后,李毅飞承担了全书的统稿与校对工作,并由我进行了最后审校。学生们为本书的翻译定稿付出了巨大心血。在此,对他们及在本书翻译过程中提供了支持与帮助的各位老师和同学表达深深的谢意。
    尽管力求完美,但由于能力和水平有限,译作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我的邮箱是:wjphh@bnu.edu.cn,希望得到您的反馈。

    王建平    
    2011年10月于北京师范大学
  •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认知行为治疗过程介绍1
    作为治疗师如何获得信心1 
    准备接诊来访者 7 
    认知—行为整合:超越“黑匣子” 13 

    第二章 与来访者的初次接触23 
    初次接触 23 
    在等候室中 29 
    与来访者在咨询室中 29 
    个案概念化(迄今为止) 35
    案 例 35 

    第三章 评估过程41 
    留意你的反应 41 
    评估目标 43 
    达到评估目标的工具 44 
    新手治疗师常有的担心 60 
    迈克尔的评估会谈 62 

    第四章 个案概念化和制订治疗计划69 
    个案概念化 70 
    个案概念化如何指导治疗计划 79 
    制订治疗计划的最后两个要点 82 

    第五章 向来访者提供反馈与撰写评估报告87 
    回顾来访者的优势 88 
    回顾问题清单和诊断 89 
    分享个案概念化 90 
    回顾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 90 
    迈克尔的反馈会谈 95 
    强调有关认知行为疗法的常见问题 102 
    撰写报告 109 

    第六章 开始认知行为治疗过程117 
    设置治疗议程的重要性 118 
    首次治疗性会谈 120 
    再次回顾迈克尔的个案 128 
    在继续之前:关于认知行为疗法中家庭作业的一些注意事项 145 

    第七章 应对认知行为治疗的初始挑战147 
    来访者接触认知行为疗法时的挑战 147 
    对同时服药的来访者的特殊考虑 152 
    特殊挑战:与有自杀倾向的来访者一起工作 156 
    评估自杀风险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和知识 157 
    影响治疗的与治疗师相关的妨碍 165 
    认知行为治疗中文化因素的影响 169 
    治疗关系中的人际困境 173 

    第八章 接下来的会谈:教授核心技术183 
    第三次治疗性会谈:介绍认知重建技术 184 
    第四次治疗性会谈:继续认知重建并计划第一次暴露 189 
    第五次治疗性会谈:进行首次暴露 191 
    第六次至第十次治疗性会谈:继续进行认知重建和对恐惧情景的暴露 193 
    做好个案记录 195 

    第九章 处理治疗中的不合作201 
    障碍1 :让来访者参与到治疗中的困难 202 
    超越“传统认知行为疗法”来处理障碍 216 
    障碍2 :来访者治疗关系中的困难 220 
    小结: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心态 231 

    第十章 结束治疗233 
    牢记结束时间 233 
    教来访者成为他们自己的治疗师 234 
    最后几次会谈中要做的事 239 
    结束治疗:维持疗程还是做出调整 244 
    对迈克尔案例的回顾 249 

    第十一章 督导过程255 
    督导的目标 255 
    督导师的角色 256 
    受训者的角色 258 
    建立督导关系 258 
    督导的方式 260 
    督导关系中的障碍 263 
    集中于积极的方面 271
     
    结 语 作为认知行为治疗师的继续成长273 
    附录一 认知行为治疗推荐阅读材料279 
    附录二 期刊、网站及其他资源295 
    参考文献297 

  • 摘要
    第一章


    认知行为治疗过程介绍





    作为治疗师如何获得信心

    从事任何职业都有第一次:建筑师必须设计他们的第一栋建筑,教师必须开始教第一节课,外科医生必须做第一个手术。同样的,刚刚从业的认知行为治疗师,必须去治疗他们的第一批来访者。学习新的技术并开始在自己选择的职业中进一步发展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但是这些经历同时也会使人非常焦虑。我们焦虑的一个原因是由于我们的工作是不可预见的。在治疗过程的初始阶段,我们不可能知道一个特定的来访者能否从治疗中获益。因为很多因素都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而我们不可能控制所有的因素以保证积极结果的产生。不过,还是有很多方法可以应对这种不确定性。
    本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新手治疗师在与来访者开始工作时,建立起一种强大的自信心和控制感。总的来讲,我们提供四种主要的方法来获取这种强大的自信心和控制感:做好准备工作,理解认知行为疗法(con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CBT)的治疗过程,意识到潜在的困难,有效地利用督导。

    准备工作
    新手治疗师想要在接诊来访者时更有把握和信心,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做好充分的准备。从某种意义上说,“充分的准备”可以定义为一个人参加的培训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受训者必须要完成一些具体的任务,之后才能开始接诊来访者。不过,不同培训项目的要求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一些项目要求受训者在刚加入培训项目时就开始接诊来访者,而其他的培训项目则要求受训者进行大量的练习和临床训练之后再开始接诊来访者。项目的课程安排有时不能让受训者达到自己认为理想的准备程度。例如,受训者可能在参加伦理课程之前就开始接诊来访者,仅仅是因为伦理课程被安排在了培训项目课程的后期阶段。最后,一些受训者可能需要自己去寻求一些临床经验,因为他们参加的培训项目没有为他们准备这些。例如,一个参加心理动力学取向培训项目的人,可能觉得他需要获得一些认知行为疗法的培训,他就会开始寻找来访者—尽管跟那些参加过认知行为疗法取向培训项目的人相比,他缺乏相应的理论背景。为了消除这些忧虑,本章的“准备进行认知行为治疗”部分为认知行为疗法的新手治疗师提供了额外的建议:超越课程,如观摩评估和治疗性会谈;大量阅读认知行为疗法领域的书籍;寻求可以让你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对心理问题进行概念化和治疗的体验(如参加全国性的会议)。

    理解认知行为治疗的过程以及如何使其有效
    对新手治疗师来说,治疗的全过程可能有些难以捉摸。在治疗过程中,什么是必须完成的?要遵循哪种时间表?如何保证与来访者的工作是在有组织的方式下进行的?
    我们将试着从头到尾详细介绍治疗过程,以尽量避免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具体来讲,我们与来访者的工作遵循一种标准化的事件进程:(1)向来访者介绍评估和治疗过程;(2)进行评估,确定治疗的焦点问题;(3)制订治疗计划;(4)实施治疗;(5)在合适的时机结束治疗。这本书对整个治疗过程进行了描述,不但聚焦于如何建立有效的咨询目标,而且介绍了如何处理每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困难。
    分别考虑的话,在上述五个步骤中,每一个看起来都令人畏惧。不过,作为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师,我们很幸运地拥有一个总体的理论框架,这个框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治疗心理问题的方法。认知行为疗法,正如它的名字所暗示的,强调的是有问题的信念和行为在心理问题的发展中如何起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心理问题的维持上如何起作用。治疗需要改变这些有问题的信念和行为。认知行为研究者和治疗师已经提出了理解具体障碍和问题的模型,这些模型提供了治疗过程的路线图。(新手治疗师可以从附录一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资源。)它们帮助治疗师和来访者理解各种不同的症状是如何聚集在一起的,并在理解的基础上阐述为了达到症状减轻的目的所需要做出的改变。认知行为疗法并不是盲目进行的。熟悉认知行为疗法的这些模型,并用它们作为评估和治疗的框架,可以使你在治疗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此外,向你的来访者介绍这些模型,可以帮助他们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问题,弄清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
    在这本书中,我们还讨论了如何让认知行为疗法对你和你的来访者发挥作用。这里有两个关键的技术可以帮助治疗获得有效的进展:(1)与来访者建立和保持牢固的治疗联盟;(2)持续了解来访者的问题及如何对他们进行治疗。我们称后一种技术为“个案概念化”。我们会在这里对这两种技术进行简要的介绍。关于如何熟练地运用这些技术的介绍,则贯穿本书的始终。
    建立和保持治疗联盟
    根据Hardy、Cahill和Barkham(2007)的介绍,“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良好的治疗关系,最起码应被看做是一切治疗工作发生的基础”。事实上,在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中,已经发现治疗关系的质量与治疗效果之间存在显著相关(Lambert & Bergin,1994),尤其是当治疗关系的质量基于来访者的评估而非治疗师或其他无关人员的评估时(参见Hardy et al.,2007)。有趣的是,治疗联盟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要显著强于具体的治疗技术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Hardy et al.,2007)。Norcross(2002)估计,有关来访者在心理治疗中发生的改变,治疗关系可以解释其中近30%。
    在认知行为疗法中,治疗关系被看做是一种在不同专业领域中的平等关系。治疗师在理解和治疗心理问题方面是训练有素的专家,而来访者是理解他们所经历的特殊困难的“专家”。来访者本身并不是“有病”或“变态”;相反,他们的问题使得他们的功能失调性信念和行为更容易被理解。认知行为治疗给了我们希望,指出这些失调的信念和行为可以通过“再学习而改变”,并且可以学习到更加有效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在诊断和治疗的进程中,治疗师的任务是清晰地理解来访者的问题;但是,这个过程只有在双方愿意一起工作的条件下才是可行的。因此,治疗师将来访者加入到治疗过程中来是必要的。当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与儿童和青少年工作时,这一点就更为重要—孩子、父母和治疗师组成一个团队来一起解决所呈现出的问题,被看做是最优的形式。治疗师的工作是制订治疗计划并执行该计划,但是来访者则要卷入到整个过程的每一步中,向治疗师提供准确的信息,与治疗师密切合作以制订行动计划,并逐步完成该计划,在需要的地方提供修改意见等。随着治疗的进展,来访者被赋予越来越多的责任来完成计划。成功的治疗目标是教来访者所需的技术,让他们成为自己的治疗师。一个牢固的、合作的治疗联盟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
    不幸的是,并没有固定的规则或准则来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不过,我们发现采用卡尔罗杰斯(Carl R. Rogers)的工作观点,对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非常有帮助,罗杰斯强调把共情(empathy,从来访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世界的能力)、真诚(genuineness,言行和想法、感觉一致)、热情(warmth,关心来访者,以尊重的态度治疗来访者)作为一名合格治疗师的基本素质。罗杰斯还鼓励一种无条件积极关注的立场,在无条件积极关注之下,来访者被完整地接纳。无条件积极关注的观点和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师的立场非常吻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师不会因为来访者的症状而指责他们。症状的维持是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原因,并不是由于懒惰、缺乏动机或软弱。综合起来考虑,罗杰斯所提出的这些基本素质,在很多形式的治疗中(包括认知行为疗法)都可以有效地预测治疗效果(参见Keijsers,Schaap,& Hoogduin,2000)。
    虽然以共情、热情和真诚的方式表达自己听起来并不困难,但是当我们的思维停留在别的事情上面时,却很容易丢失这些技巧。新手治疗师可能会过于关注自己,担忧他们面对来访者时的样子(例如,“我看起来够成熟吗”或“我看起来经验丰富吗”),担忧自己的工作做得是否正确有效(例如,在一次评估中涵盖所有领域,坚持治疗期间的协议)。这种对自己的过度关注可能会妨碍治疗师正常地表达自己,影响治疗师展现其天生所具有的积极品质。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新手治疗师要努力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来访者身上,注意来访者所说的话以及来访者对你所说的话的反应。当你把注意力集中于来访者本人和来访者的问题时,他就会感到更舒服以及被支持和理解。
    个案概念化
    个案概念化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工作假设,即如何以认知行为治疗的模型来理解来访者的具体问题。个案概念化是所有治疗师要学习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和融洽的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持一样,个案概念化是治疗师在对每一个来访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运用的一项技能。当我们初次接诊来访者时,他们向我们倾诉自己的情绪困扰、问题行为和不适当的想法。他们还会向我们提供一些关于他们的家族史、造成压力和创伤的生活事件以及目前使他们备受困扰的事情等重要信息。他们也可能会和我们分享他们以往进行治疗的努力,告诉我们以往的治疗中什么是有效的、什么是无效的。
    作为一名新手治疗师,所有的信息看起来都难以驾驭且难以组织。不过,认知行为疗法却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检验这些信息,帮助我们根据目前造成来访者主要心理问题的各种因素来建立假设,还帮助我们制订相应的治疗计划。换句话说,个案概念化不是一个简单的收集来访者症状的过程,而需要帮助治疗师弄清楚这些症状产生的原因以及这些症状之间的关系。这样,来访者那些看起来很复杂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就会被控制在一个可操作的水平。在第三章到第五章,我们讨论了如何收集和整理治疗师通过有意义的方式获得的信息以及如何根据这些信息建立有关来访者问题的假设。个案概念化的过程就好像是一个拼图游戏—各个部分必须在逻辑上相互嵌合。治疗师必须对来访者所面临的问题有一个理性的理解,然后制订计划帮助来访者解决这些问题。此外,即使在初期概念化和治疗计划已经建立之后,个案概念化仍然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整本书的讨论中,评估和个案概念化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为我们对来访者心理问题的理解会随着我们在治疗进程中所获得的新信息而不断地发生变化。
    从认知行为疗法的各个方面来看,个案概念化都应该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在做了基线评估之后,治疗师应与来访者分享个案概念化的过程。这里分享的方式很关键。治疗师应该向来访者表明个案概念化的结果只是一种假设,并且要对来访者所做出的调整和改变给予支持,而不是简单地向来访者描述治疗师是如何理解其问题的。这一点要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留意潜在的困难
    事先知道在认知行为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将会对治疗有很大的帮助。在理想的情况中,与来访者建立牢固的治疗联盟很容易,来访者会配合治疗,他们总是会按照治疗师所希望的做出相应的改变。而在现实世界里,治疗很少会进展得如此顺利。尽管挑战会使我们的工作变得很有压力,但是它们也使我们的工作充满激励和生机。
    新手治疗师没有多年的实战经验,所以很难预测认知行为治疗中的挑战可能出现的时间和形式。尽管如此,把握好通常会出现的几种类型的挑战,并且掌握处理的方式会很有帮助。在整本书中,尤其是第七章和第九章,我们会仔细介绍这些内容。

    有效利用督导
    新手治疗师可以通过有效地利用督导缓解焦虑。这部分内容会在第十一章—即本书的最后一章进行详细介绍。新手治疗师在开始接诊来访者时会感到孤单,但事实上,他们并不孤单。恰恰相反,他们可以通过督导,从经验丰富的临床治疗师那里获益,这些经验丰富的治疗师在其职业生涯中治疗过无数来访者,他们会把这些经验收集起来与初学者分享。在第十一章中,我们介绍了如何获得更多的督导以及如何处理在督导关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做一名治疗师是令人兴奋的职业选择。在选择这一职业的人群中,大部分人是因为自己想要帮助他人。做这件事从来不会让人感到厌烦。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来访者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是他们的表现,还是他们与治疗师之间所建立的关系联盟,甚至那些顺利完成治疗的来访者所呈现出来的有趣的挑战,也值得我们思索。开始做一名治疗师的确会有压力,但是我们鼓励你们以一种好奇的态度踏上征程。
    在本章接下来的内容里,我们给大家提供了关于如何做好诊断和治疗准备的建议。

    准备接诊来访者

    关于如何做最好的准备来接诊来访者,新手治疗师会经常寻找这方面的建议。在接诊来访者前做好适当的准备是一个减轻焦虑的非常好的方法。治疗师走进治疗室之前,对可能发生的事情有所感知可以有效地增强自信。另外,当我们减少对自身焦虑的关注时,就可以向来访者表达更多的关心。
    有一点需要事先强调:一些新手治疗师迟迟不肯接诊他们的第一批来访者,因为他们感觉自己准备得不够充分。尽管通过阅读临床案例报告、跟诊和角色扮演是学习的有效策略,但是学会并掌握评估和诊断的最佳方式是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简言之,熟能生巧。建立一个良好的知识和技能框架是着手临床工作的基础,关于这一点,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内容里给大家提供一些忠告。

    做好情绪上的准备
    通常,新手治疗时都会因为对自身能力的不安全感而感到困扰。有两种策略可以有效地减轻这种不安全感—一种用在接诊前的准备时间内,另一种用在实际的接诊过程中。
    在接诊前,审视一下那些经常造成新手治疗师的不安全感的信念。一种常见的错误信念是“我不能胜任”。虽然治疗师的技能只能通过实践发展,但是对于新手治疗师来说,仅仅因为自己是新手就预期彻底的失败,是一种不合实际的想法。事实上,关于治疗经验与治疗结果关系的研究发现了令人吃惊的不一致现象—甚至在单组数据的情况下(例如,Huppert et al.,2001)。一些研究发现经验与治疗结果之间有着正相关(例如,Crits-Christoph et al.,1991;Driscoll et al.,2003;Smith & Glass,1977),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这些正性的相关只是中等程度的。其他的研究发现治疗师的经验与治疗的效果(例如,Shapiro & Shapiro,1982)以及治疗中的退出率(Wierzbicki & Pekarik,1993)无关。
    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新手治疗师不应该坚持认为自己的经验不足会对来访者产生消极的影响。大部分选择从事心理治疗行业的人都具备这样的技能:这些技能使他们自己和别人都相信他们的职业选择是适合他们的。这些技能基本上和罗杰斯所描述的是一致的,即共情、真诚、热情。综合起来考虑,在具备以下条件时,即使是新手治疗师也会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牢固的治疗联盟,包括学习和使用治疗手册在内的良好准备以及强有力的督导(参见本书第十一章)。
    新手治疗师的另一种常见错误信念是“我必须要把来访者治愈”或“我必须解决来访者的所有问题”。伴随着这种想法的,通常是一种关于时间压力的错误信念,“同时,我必须尽快把来访者治愈”。由于认知行为疗法通常被看做是一种有时间限制的治疗方法,所以对于新手治疗师来说,这种时间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这样的一些信念对治疗师和来访者都是不公平的。在很多案例中,来访者的进步并没有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水平。因此,“彻底解决来访者的问题”这一目标是不实际的,而且这样的治疗目标也会使治疗师陷入失败的境地。另外,虽然我们期望在进行认知行为治疗之后来访者在症状方面能够立刻有所改善,但是把症状完全消除却不太可能。合理的方法是告诉自己:“我的目标是引导来访者采用认知行为的方法去理解和治疗一个特殊的问题。我愿意教给我的来访者认知行为疗法的技术,因为这些技术对治疗他特殊的问题是有效的。”这样的目标是合理的、容易测量的,而且独立于很多你无法控制的来访者变量。

    理解认知行为疗法背后的理论
    从任何一个层面去介绍认知行为疗法背后的理论都超越了本书的能力范围。但是,我们在这里还是尽力向大家提供一些关于它理论基础的浅显见解。通过课程作业和广泛阅读(参见附录一),认知行为疗法的初学者应该牢固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因为这些知识是与来访者共同工作的基础。
    认知行为疗法由两种解释和治疗心理障碍的不同理论整合而成: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行为疗法(最严格的)只关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而忽视所有的心理活动。它把心理—大脑看做是一个不容易理解的“黑匣子”,因此在尝试进行行为改变时,把注意力集中于心理—大脑是不恰当的。它强调的是环境与行为之间的交互作用。认知疗法强调的是心理的作用,尤其是认知因素对感情和行为的决定作用。
    行为疗法
    约翰华生(John B. Watson)被誉为“行为主义之父”,他把所有的行为和行为改变都看做是一种基于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的结果。他认为,即使是非常复杂的行为,也可以分解成一个个小的行为成分,这些成分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学习过程获得。经典条件反射有四个基本要素:(1)无条件刺激;(2)无条件反射;(3)条件刺激;(4)条件反射。“无条件刺激”是任何一种可以引起特定反射性反应的刺激。食物就是一种无条件刺激—它可以引起唾液分泌,一种无条件反射。“条件刺激”是一种先于无条件刺激配对出现的中性刺激。例如,如果给一个婴儿呈现一盏绿灯,他不会产生特定的反应(除了看着灯以外);但是,如果反复给婴儿呈现绿灯之后立刻让母亲给孩子喂奶,那么他在只看到绿灯的时候也会出现唾液分泌的现象。唾液分泌在这种情况下就变成了条件反射—伴随着反复的配对呈现,条件刺激(绿灯)现在也可以引起与无条件刺激(食物)一样的反应(分泌唾液)。华生相信所有学习的发生(还有所有的行为改变)都是通过这种简单的刺激—反应配对而形成的。
    下面的例子清晰地展现出了经典条件反射是如何对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师所感兴趣的问题行为起作用的。华生和他的同事罗莎莉蕾娜(Rosalie Rayner)曾经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实验的对象是一个小男孩阿尔伯特。阿尔伯特从来没有见过小白鼠,所以当他看到小白鼠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反应。换句话说,小白鼠对阿尔伯特来说是一个“中性刺激”。华生和蕾娜给阿尔伯特看小白鼠,同时伴随着刺耳的噪音(无条件刺激)。这个噪音会引起阿尔伯特的惊吓和恐惧反应(无条件反射)。当小白鼠和噪音经过几次配对呈现之后,阿尔伯特在小白鼠单独出现时(条件刺激)也表现出了恐惧反应(条件反射)。阿尔伯特“学会了”对小白鼠恐惧。事实上,阿尔伯特开始害怕很多白色、有皮毛的物体,包括兔子和圣诞老人面具。在行为层面,阿尔伯特的恐惧“泛化”到了其他的白色、有皮毛的物体上。在另一个研究中,一个被称为小皮特的案例(Jones,1924)证明了恐惧也可以“不被习得”。一个叫皮特的小男孩非常害怕兔子(他所恐惧的原型不清楚),在连续很多天内,他每天都要在一个装有兔子的笼子面前吃午饭。皮特对兔子的恐惧逐渐消失了,实验者假设这是因为皮特在兔子和愉快地吃午餐这两件事情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结,而兔子和恐惧之间的联结就不复存在了。这些关于习得和非习得的早期实验研究,对我们理解人们是如何获得恐惧以及如何去帮助人们消除恐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斯金纳(B. F. Skinner)是行为主义的另一个关键人物。斯金纳关于条件化的理论要比华生的更成熟;他关注的焦点是操作性条件反射而不是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认为,刺激并不直接引起反应。而是认为,当有机体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时,他们会产生各种类型的反应(我们称之为“操作”);当有机体因为某种反应而受到奖赏时,这种反应就可能会再次出现;从行为层面来讲,这叫做“强化”。我们来看一个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如何对治疗师眼中的问题起作用的例子。假设一个孩子在上学前哭闹,然后他的母亲就准许他待在家里而不用上学。他非常享受待在家里的一天,可以和妈妈单独待在一起(平时他要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分享妈妈的爱和时间)、看电视、玩电动游戏。于是这个孩子每天早上都可能会哭闹,因为他已经知道他的这种行为可以得到他想要的结果。如果孩子的妈妈稍后在看育儿杂志时发现,她应该坚持让孩子去上学而不理会孩子的哭闹,那么孩子的哭闹行为就会消失,因为孩子会明白他的哭闹行为并不能获得他想要的结果。换句话说,他将不会习得哭闹和被允许待在家里不上学之间的联结。
    单纯的行为疗法也可以帮助认知行为治疗师解决一些问题。但是,简单的刺激—反应联结并不能解释所有的习得行为。随着复杂行为的增加,我们需要对行为做出更加复杂的解释。了解人们的想法和感受对理解他们的行为也非常重要。
    认知疗法
    与坚定行为主义者对心理的“黑匣子”观点相比,认知疗法与严格意义上的行为疗法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认知模型主要对心理活动感兴趣。具体来讲,想法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们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中介变量。
    认知模型,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最直接的联系人当属亚伦贝克(Aaron T. Beck)。贝克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就开始发展认知疗法,他当时用这种方法治疗抑郁症,不过认知疗法已经逐渐被应用于几乎所有精神障碍的治疗中,也被应用于一般“日常生活问题”的解决中。认知疗法的基础是认知模型,该模型认为歪曲的或失调的思维是所有心理障碍的基础。此外,失调的思维也对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有重要的影响。认知模型的关键概念,可以追溯至古希腊的著作,那就是:不是事件本身影响了我们的行为,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影响了我们的行为。
    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解释这一关键概念。假设有这样一种情景:简与朋友约定在晚上7:00碰面去看电影;现在已经7:30了,而简的朋友还没有出现,电影马上就要开始了。那么,简对这件事的反应是什么呢?简是一个杞人忧天的人,所以她立刻认定她的朋友是在来电影院的路上出了车祸。这个想法令简感到极度的担忧和焦虑。简尝试打朋友的手机,但是一直没有人接听。她的脑海中呈现出朋友困在高速公路上一辆毁坏的车中的生动画面。简一直不停地打电话,想着朋友被困在车里,但是意识清醒,她应该可以接电话,然后简能够向她提供帮助。所以简一直站在电影院外面,一遍一遍地打电话给她的朋友,对朋友的命运以及自己不能去帮助她而感到越发的恐慌。
    别人则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反应。约翰可能认为他的朋友不乐意和他一起玩,而决定去见其他的人了;这个想法可能使约翰感到很沮丧,然后回家好好地哭一通(或者喝个烂醉)。苏珊可能认为她的朋友只是忘记来见她了,因为她以前就经常这样;这个想法可能会使苏珊感到恼火,然后就决定自己去剧场。杰夫可能会认为或许是他自己把时间或约会搞错了;这个想法会使他觉得自己很粗心,然后他可能会直接去回家路上的一家书店买他几周前已经预订好的一本书。一个简单的情景可以引发出各种各样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所有的反应都基于事件当事人如何知觉当时的情景。这就是认知模型的关键所在。
    如前所述的认知模型,是由蒂姆贝克(Tim Beck)提出的(见图1.1所示的流程图),它始于一些主要的核心信念。这些信念是关于自己的、他人的,以及我们基于成长经验在童年期建立起来的关于世界的看法。对于核心信念,“要明白它们是很基础的、隐藏很深的,它们被人们看做是绝对的真理,就像事情‘本该如此’一样”(J. S. Beck,1995)。我们回到简的例子上来解释这些信念。简很有可能抱有这样一种核心信念,即“我是一个不幸的人”。在这个核心信念和她的自动化思维(我的朋友出车祸了)之间,简可能还有一系列的中间信念,包括“厄运会发生在我身边的人身上”和“世界充满了危险”。

    核心信念



    中间信念



    情景或事件 自动化思维 情绪
      行为
      生理反应



    图1.1 认知模型

    认知模型认为,当人们发现自己在某种情境下时,自动化思维就会被激活。这些自动化思维直接受到人们的核心信念和中间信念的影响。自动化思维接着会影响我们的反应。因为我们的大部分基础信念都会在一定的情景下影响我们的想法,所以不同的人在面对相同的情景时会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

    认知—行为整合:超越“黑匣子”

    在认知模型中,刺激是由一个事件以及我们对事件的解释组成的(例如,我们关于某事的看法)。刺激也可以由想法本身组成。说到应对或“反应”,认知模型主要是指三类反应:情绪的、行为的和生理的。当简自动化地认为她的朋友在去电影院的路上发生了车祸时,会感到担忧(情绪),一直不停地打电话给朋友以确定她的安全(行为),有各种生理症状的产生,如颤抖、出汗、心跳加速(生理)。所有的这些反应都源自于简对一个情景的一种解释,尽管这个情景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方法(同时会产生很多不同的反应)。正如图1.1所描述的,这些反应又会对自动化思维产生反馈。例如,当简打了几个电话朋友都没有接时,简的下一个自动化思维就是“她一定已经死了”。朋友的无反应行为进一步证实了简的信念(至少在那个紧张的时刻是这样的)。

    那么,认知行为疗法是怎样起作用的呢?我们会在整本书中讨论认知行为疗法起作用的方式,但是在最基本的水平,即认知行为疗法最基本的技术,是改变来访者对事件或情景的解释,从而改变来访者的反应。如图1.2所示,认知行为疗法同时包含有认知和行为的治疗方法。不过,把认知技术看做是只针对认知的,把行为技术看做是只针对行为的,这种想法未免太过简单。可以从图1.2中看出,认知和行为系统中任何一个系统的改变,都会毫无疑问地引起另一个系统的变化。

    想法和信念
    情绪,
    生理反应
    认知技术


    治疗工具


    行为技术



    行为

    图1.2 认知—行为疗法个案概念化的基本模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认知行为疗法是如何运用认知技术的。基本的认知技术是认知重建(cognitive restructuring),即确认和改变失调的想法。认知重建并不是把改变自动化思维当做是治疗的“真理”,而是对我们的想法进行质问,当这些想法不合理或者没有用处的时候,再对它们进行重建。我们回到简的例子上,但把这个场景想象成简刚刚开始进行认知治疗。对于朋友的迟到,简的自动化思维仍然是认定她的朋友发生了可怕的车祸并且已经死了;但是,如果教给简运用一些新学到的认知行为疗法技术,她就能对自己的这些想法进行质问了。简问自己:“我很确定地知道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吗?”“有没有其他方式来看待这一情况呢?”通过对这些关键问题的回答,简很快意识到自己之前下的结论过于草率,她的朋友不太可能死掉。而且,简还认识到朋友的迟到有很多可能的解释—可能只是走的慢了,可能迷路了,可能临时有些工作上的事情走不开,可能忘记把手机开机了。这些现实的想法会引起一个完全不同的行为反应。简决定给朋友发一条短信,说她自己先进去看电影了,告诉朋友如果迟到了就进去再找她,或者回电话让她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与站在电影院外边因恐慌而不断地打电话给朋友相比,这显然是一种截然不同的行为结果。同时,简还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和生理反应。如果她进入电影院开始欣赏电影,可能就会平静、放松下来,而不再感到极度的焦虑。
    那么,在简接受的前几次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性会谈中,她从治疗师教给她的技术中学到了什么呢?最重要的一点是,她明白了一个简单的情景可以有很多可能的解释。她还学到对于一个简单的情景,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反应方式。她明白在恐慌的情况下打电话给她的朋友没有任何好处(无论是对她自己还是对朋友),她了解到自己先去看电影会令她感到舒适,而且不会产生消极的结果(例如,联系不上朋友所引起的恐惧就不会发生)。认知重建的过程显著地影响了简对一种潜在的压力情景的信念(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行为反应以及情绪和生理反应。
    如何把这种相互的关系应用于行为治疗中呢?在认知行为疗法中有很多行为技术,如暴露、社会技能训练、放松训练和结构化问题解决。和认知重建一样,这些技术也存在一个共同点,即它们都基于学习理论,是刺激与反应之间旧的、不适应联结的消退,以及新联结产生的过程。暴露技术主要是帮助人们面对那些引起他们焦虑情绪的无害刺激。反复暴露于这些刺激的目的,是帮助来访者意识到他们的恐惧情绪消失了。举一个例子:斯坦对蛇有严重的恐惧症。根据斯坦的回忆,他对所有与蛇有关的刺激都感到恐惧(例如,蛇的图片、电影中的蛇)。他最近买了一栋房子,很开心可以整理花园。但是,他很快意识到花园里面有一种小蛇。他看到那种蛇好几次了,这让他产生了非常恐惧的想法(如,“它要咬我”,“我会被它的毒液毒死”,“我处理不了这件事”)。这些想法使他非常焦虑(情绪反应),他心跳加快而且开始出汗(生理反应)。每次他在花园里见到小蛇时,都会逃走;除非有人来到他家确认蛇已经不在花园里了,否则斯坦会一直待在屋里不出来,有时候甚至几天都闭不出户(行为反应)。由于疏于修整,他的花园很快就杂草丛生,邻居们也开始抱怨。而且,斯坦也失去了修整花园的乐趣。
    斯坦决定接受一些治疗,他选择去见一名行为治疗师。治疗包括重复暴露,先是暴露在与蛇有关的刺激中,然后逐步过渡到对真蛇的暴露。通过反复暴露,斯坦慢慢地对蛇建立起了一种中性的反应,到后来,他已经非常喜欢蛇了,斯坦不但重新开始修整他的花园,而且还买了一条蛇作为宠物。对斯坦来说,蛇与害怕和恐惧之间的联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蛇与愉快和喜欢的情绪之间的联结。
    看起来对斯坦的治疗完全是行为治疗—通过反复暴露,他建立起了新的刺激—反应的联结。但是,这个联结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很显然,斯坦对蛇产生了新的信念。因为他通过暴露学到了很多有关蛇的新知识,他了解到他居住地方的大多数蛇不咬人,而且是无毒的。他知道了蛇摸起来并不是黏黏的(像他在第一次暴露中认为的那样),相反,蛇其实是干燥、光滑的,而且摸起来很舒服。斯坦还发现,观察蛇的迁徙和天然行为(例如,吃东西、在沙子下面挖洞)可以是一件很享受的、有趣的事情。这些习得的经验使他抛弃了原有的刺激—反应联结(蛇—恐惧),形成了新的刺激—反应联结(蛇—愉快)。这一新的联结导致了信念的改变(“我喜欢蛇”,“蛇不可怕”),行为的变化(例如,开始园艺工作,买蛇作为宠物),尽管治疗—表面上看来—好像是简单地针对“行为”而已。

    准备做评估
    我们已经讨论了在接诊来访者时如何在情绪上做准备,也对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有了清晰的认识。接下来要做的准备是评估。评估过程主要有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修订(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4th edition,text revision,DSM -Ⅳ- TR,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00),做出诊断。并不是所有的临床机构都采用DSM诊断系统,但是很多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者采用的是这一诊断系统,因此学好DSM诊断系统很重要。评估的第二个目标是通用的:形成个案概念化,或者对案例有一个理论化的认识,这将对治疗起到指导作用。换句话说,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师要回答下列问题:是什么失调性想法导致来访者特定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这些情绪和行为问题又是如何对失调的认知进行反馈和维持的呢?
    诊断性评估
    新手治疗师要如何准备才能达到评估的第一个目标—基于DSM诊断系统做出诊断?虽然诊断技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磨练,但是治疗师必须在牢固地掌握了诊断分类系统后,才能开始做评估。这意味着新手治疗师至少要对一些最常见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非常熟悉。虽然我们不需要记住这些诊断标准,但是也要对各类障碍的一般描述以及如何做鉴别诊断有所了解。很多障碍都存在相同的特征,当你和来访者进行治疗性会谈时,必须要问一些恰当的问题以实现鉴别诊断。
    对于一组特定的症状群,要根据DSM系统做出正确的诊断,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半结构化的临床访谈(这些内容在第三章中有详细介绍)。治疗师开始接诊来访者前,有必要熟悉这种临床访谈方法。适当的准备工作包括:清楚地了解这种访谈方式是什么,学会如何提问,熟悉执行的规则(例如,向来访者说明概念的具体定义,遵守时间限制),知道如何将访谈从一个阶段推向另一个阶段。这些知识可以通过阅读治疗手册、观看培训录像、观察同事或督导师的评估过程或者与同事或督导师一起进行评估而掌握。我们认为,学习评估最好的方式之一是观看一个有经验的治疗师如何对不同的来访者进行评估,然后在有经验的治疗师的指导下,自己进行一些评估实践。每次评估之后,新手治疗师应该获得一些反馈,而且要有提问题的机会。
    初次观察有经验的治疗师(无论是培训录像还是真实的个人)可能会让人感到畏惧。这些访谈从一个话题到另一个话题衔接得非常巧妙,这会给观察者一种感觉,即访谈者完全知道准确完成评估的步骤。其实我们之前已经提到过,这些技术都是来自于良好的准备(熟悉访谈形式,了解诊断标准)和反复的实践。明白了这一点,作为新手治疗师的你也应该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期望。这些熟练的访谈者们和你一样,也曾感到窘迫和害怕。
    个案概念化评估
    DSM诊断系统只告诉你一件事:你的来访者所经历的这些症状集合起来,符合某种可识别的障碍或综合征。当然,我们还有很多与诊断有关的实际数据—流行病学数据、疾病在哪种性别中更为常见、发病的平均年龄,等等。不过,有了这些数据并不等于我们了解来访者以及他的困扰。能够给一组症状冠名并不意味着你知道了这些症状是怎么开始、怎么维持的。认知行为疗法理论和个案概念化正可以解决这一难题。治疗师要知道如何越过简单的诊断,进而了解—在认知行为疗法的工作框架之内—为什么来访者会有这种特殊的问题,是什么在维持着这个问题。这时,治疗师就会去搜集来访者具体想法的信息,这些具体想法有关于他的困扰,有关于他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也有关于其情绪和行为反应的前因及后果。
    与发展诊断技术一样,个案概念化能力的形成也需要时间和经验。一旦开始接诊来访者,治疗师就要在每周的督导中分享正在进行的个案概念化过程。参加一个督导小组将使你受益匪浅,因为在这个小组中,你可以听到别人是如何进行个案概念化的,你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在这样的小组中,对理解个案的不同方式保持开放的态度很重要。记住,个案概念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工作,我们需要根据治疗师对来访者问题的看法和来访者自己的看法,或者其他专业人士的建议而做出适当的调整。
    关于个案概念化,有一些不错的资料可以阅读。对于新手治疗师来说,两本必读书目是:杰奎琳裴森(Jacqueline B. Persons,1989)的《实践中的认知疗法:一种个案形成方法》(Cognitive Therapy in Practice: A Case Formulation Approach),另一本是裴森博士(2008)最近的著作《认知行为疗法的个案形成方法》(The Case Formulation Approach to 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我们将在第四章详细介绍裴森博士的方法。另一个关于个案概念化的比较好的资料是朱迪贝克(1995)的著作《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Cognitive Therapy: Basics and Beyond)中第二章的内容。

    准备进行认知行为治疗
    完成评估,初步形成个案概念化且制定好治疗计划后,治疗师的工作才算刚刚开始。对于新手治疗师,应该怎样准备才能真正开始认知行为治疗呢?准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阅读。针对认知行为疗法的一系列技术,基本要求是掌握好它们的基础知识。有关认知行为疗法核心技术的介绍,最好的资源或许就是朱迪贝克(1995)的著作《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了。很多新手治疗师认为以下书籍对学习这些核心技术也很有帮助:
    ● 《感觉良好:新情绪疗法的修订和更新》(Feeling Good: The New Mood Therapy Revised and Updated,David Burns,1999)
    ● 《理智战胜情绪》(Mind Over Mood,Dennis Greenberger ,Christine Padesky,1995)或者《理智战胜情绪:治疗师手册》(Clinician's Guide to Mind Over Mood,Padesky ,Greenberger,1995)
    ● 《认知治疗技术:从业者指南》(Cognitive Therapy Techniques: A Practitioner's Guide,Robert L. Leahy,2003)
    ● 《认知疗法与情绪障碍》(Cognitive Therapy and the Emotional Disor-ders,Aaron T. Beck,1976)
    ● 《认知疗法治疗抑郁症》(Cognitive Therapy of Depression,Aaron T. Beck,A. John Rush,Brian F. Shaw,Gary Emery,1979)

    当新手治疗师对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技术有了一定的把握时,他们必须学习关于某种具体心理问题的认知行为理论和治疗方法。选择一本内容丰富的书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开始,例如戴维巴洛(David H. Barlow,2008)的《心理障碍临床手册—循序渐进的治疗手册》(Clinical Handbook of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A Step-by-Step Treatment Manual)第四版便值得推荐。这本书各章分别介绍了很多具体的心理障碍,勾勒出每个问题的本质特征,提供了理解这些问题的认知—行为模型,指导读者如何用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从最初的评估到最后的结束对来访者逐步进行治疗。这本书为如何将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不同心理障碍的治疗中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模型,同时还提供了相应的数据(发病率、有关治疗效果的研究发现)和实用的知识(案例、案例对话、来访者要完成的表格等)。
    当你开始治疗一个带有具体问题的来访者时,深入阅读有关这一问题的资料也很重要(参见附录一提供的资源)。这种深入的阅读应当包含研究导向的书籍(例如,探讨流行病学、病理学和诊断方法问题的书籍,介绍治疗方法的书籍)和治疗手册。一些治疗手册会包含对某一具体障碍的研究状况,但是,治疗手册更多的内容当然会聚焦于指导治疗师进行实际的治疗。
    不过,仅仅靠阅读治疗书籍和手册,我们将无法及时掌握本领域最新的知识。从业治疗师应该养成习惯,随时关注关于治疗效果的有影响的最新研究,以及那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各类心理障碍本质的各种研究。这一领域的优秀期刊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但是在附录二中,我们向新手治疗师介绍了一些期刊的名称作为参考。出版通讯和邮件名录也可以帮助你快速地获得你感兴趣的领域里重要的最新研究简介(参见附录二)。
    除了阅读,新手治疗师为实际的认知行为治疗所做的准备工作,还可观看更多有经验的治疗师的治疗过程。通过录像带观看认知行为疗法“大师”的治疗过程可以收获很多(并且有趣的)信息。认知与行为治疗协会(The Association for 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Therapies)出版了一套“临床会诊”系列录像,录像里都是国际知名的认知行为治疗师治疗模拟来访者的过程。这些录像带让我们有机会看到这些优秀的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师,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是某些心理问题治疗方法的创始人。
    由于“临床会诊”系列只是针对模拟来访者的简略治疗过程,所以新手治疗师应当尽量将录像里的整个治疗过程运用在真实的来访者身上。很多培训机构会让受训者观看一些有趣的治疗案例。从开始到结束完整地观看一个案例,你不但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治疗技术,还可以看到在治疗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所遇到的问题。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可能,新手治疗师都要和一位有经验的治疗师讨论他所观察到的内容,理想的状况是直接与临床治疗师进行讨论。这样的话,你就可以让治疗师向你解释在治疗进展中,他做各类决定的原因。
    通过单向玻璃或者直接跟诊,你也可以在真实情景中观察治疗会谈。这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当你在治疗结束后花些时间与治疗师讨论案例并询问一些问题的时候。如果你能与治疗师和来访者共处一室,你可能还可以逐渐担任一定的角色,不过这样取决于治疗师的风格和来访者的意愿。这些因素应该在治疗正式开始前与治疗师和来访者进行详细的讨论,只有这样,大家才能清楚你所担当角色的性质。
    真正学会认知行为疗法的最好方法是直接进行认知行为治疗。记住,在你开始临床工作的头几年里,你的治疗必须要在督导下完成。因此,“置身其中”是你最好的学习策略,其他的就是要保证你不是单枪匹马在进行治疗。我们将在本书的第十一章详细介绍督导的内容,并重点强调在你开始自己治疗来访者时,如何最好地利用督导关系来促进你的成长。
    最后一个秘诀
    作为一名刚入行的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师,我们也建议你加入一些国际的、国内的或者当地的组织。这些组织的会员能随时告诉你认知—行为研究和实践的最新进展。这些组织还会举办会议,你可以通过参加这些会议中的工作坊和会谈来学习认知行为疗法,而且还可以在会议上认识一些和你一样对认知行为疗法感兴趣的人。这样的组织有认知与行为治疗协会、国际认知治疗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gnitive Psychotherapy),以及更多的专业组织,如美国焦虑障碍协会(Anxiety Disorders Association of America)。认知疗法学院(The Academy of Cognitive Therapy,ACT)也是一个不错的资源。认知疗法学院会给拥有认知疗法高级专业知识的人颁发认证证书,还会给新手治疗师提供相关资源,包括临床心理学博士课程列表、实习机会、聚焦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博士后奖学金等。


联系我们

编辑部电话:010—65181109

编辑部邮箱:wanqianpsy@163.com

客服部微信:wanqianxinli199807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