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万千书架 作者译者 书评推荐 资讯动态 关于我们
情绪·进化·积极·军事·心理学
情绪心理学(第二版)
是教科书,却活泼风趣;是通俗书,却严谨靠谱。你想的到和想不到的情绪奥秘,都在这里!
作者:(美)施塔(Shiota, M. N.),(美)卡拉特(Kalat, J. W.)
译者:周仁来
情绪心理学
  • 出版信息
  • 内容简介
  • 推荐
  • 著译者介绍
  • 序言
  • 目录
  • 书摘
  • 出版信息
    出版日期:2015年3月1日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0216-8
    装帧:平装
    页码:372
    开本:16
    纸张:胶版纸
  •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与情绪有关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情绪的本质、情绪的分类、情绪的发展、以及情绪与文化的关系等。第二部分则对各种常见的具体情绪进行了阐述,包括恐惧、焦虑、愤怒、悲伤、幸福、爱、恶心、轻蔑、羞愧、内疚、自豪感等。第三部分讨论了情绪与其他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包括情绪与认知加工、情绪性决策和情绪智力、临床上的情绪障碍等。本书的两位作者学识渊博,对情绪相关的海量知识做到了信手拈来,组织得当;而且文笔生动幽默、深入浅出,读来十分愉快。
  • 推荐
      情绪是人类心理世界的核心要素之一,它无所不在,却又难以捉摸。本书密切围绕着“情绪”主题,第一次系统地对其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 情绪是什么?情绪是进化而来的吗?情绪与我们的文化有何关系?情绪的神经生理基础是怎样的?情绪的调节策略有哪些?
     ● 我们害怕什么?我们为何焦虑?什么引起我们的愤怒?厌恶是情绪吗?爱与依恋的关系如何?什么使我们感到幸福?尴尬、羞愧、内疚是不是同一种情绪?
     ● 情绪是先天已有还是后天养成的?不同个体是否存在不同的情绪模式?情绪智力究竟是什么?情绪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和决策?怎样理解抑郁、强迫等情绪障碍?
      本书内容翔实,条理清晰,风趣幽默,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时会心一笑,体会到心理学的无穷魅力。
  • 作译者序

    Michelle N. Shiota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副教授。2003年,她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了博士学位;2006年,她入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创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情绪测验生理心理实验室”,专注研究各类情绪课题。


    James W. Kalat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心理学终身教授,研究兴趣广泛,且擅长课堂教学,常年为本科生讲授心理学导论与生理心理学课程。其所著的《生物心理学》一书在美国长销不衰,成为该领域内最为经典的教材之一。

  • 序言
    序 言

    对于一个刚开始学习心理学的学生而言,有关人类心理最紧迫的一些问题恰与情绪有关。对于临床心理学家而言,情绪问题是障碍中最显著的残疾症候之一。但是,心理学的研究却是在较晚的时期才关注到情绪。二十世纪中叶,行为主义完全统治了美国实验心理学的,情绪的研究寥寥无几。当实验室研究出现时,主要都局限于“条件反射式的情绪反应”,研究者使用的是经典条件反射的方式进行研究,而不是情绪本身的研究方法。行为主义把情绪看作是私密性的、不可观察的,因而只适合于通过“严肃的交谈”加以研究。心理学教科书的导论虽然不得不涵盖情绪的部分,但是,如果我们对比一下前二十年和后二十年的教科书就会发现,对情绪的理解几乎没多少进展,只是最近才有了变化。


    自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情绪研究在量和质两方面都迅速增长了。来自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及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者们都“发现”了情绪,都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要讲。这不是说行为主义者是错误的。很大程度上他们是正确的:情绪在本质上是内在的,很难测量——你会发现我们在本书中将一直重复这一点。我们希望学生们从一个健康的怀疑论者开始,懂得对情绪进行科学的研究是有可能的。尽管存在这些挑战,研究者们还是发明了新的、聪明的办法来诱发和测量实验室和真实世界中的情绪。结果谈到了我们什么时候会有情绪,为什么会有情绪,以及情绪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等。尽管情绪研究涉及心理学的每个子课题,这些结果却很少找到自己的方式进入到诸如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学科的标准课本中。但研究者们现在都认可,情绪是人类体验的核心,因此我们相信,情绪课程能够成为心理学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


    2001年秋天,作者之一(J.W.Kalat)完成了他的心理学导论教科书的第六版,他觉得试着写一本有关情绪的教科书可能是更有趣、更富挑战性的——不过他有关这一领域的知识还存在巨大的缺口——啊哈,只要他能找到合适的合作者!就在他的编辑Vicki Knight把匿名评阅者们最终的评论送给他的时候,他发现评论者中包含一位有真知灼见的写作高手,曾有人提起这是一位情绪方面的专家!一系列的通话、邮件表明,这位匿名评阅者是Michelle到Shiota,一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她确实对合作写一本有关情绪的教科书感兴趣。到这时为止,Kalat和Shiota还没有面对面见过呢,尽管他们都期盼着这一天尽快到来!不仅如此,随着岁月流逝,他们发展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这本教科书是两个不同领域、不同视角的专家,整合并分享了许许多多邮件和隔三差五电话的产物。


    我们在这里强调的是有关情绪的实证研究,包括来自实验的、生物的、社会的、认知的和临床的情绪研究。由于没有如何组织一本情绪教科书的固定传统,我们面临着从乱列目录开始的机会与挑战。这一领域最重要的理论争论之一,是人们是否有在性质上具有不同作用的几个“基本”情绪(恐惧、愤怒、悲伤等),以及情绪是否可以通过几个连续维度诸如积极/消极的效价和高/低唤醒度等进行充分的描述。教科书的结构应该强调特定的“基本”情绪和产生这些情绪的过程的研究吗?有些研究结果能够依据过程得到很好的解释,而有些研究结果则可依据特定的情绪得到最佳解释,这取决于某些研究者所偏爱的方法,所以,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在这本书中,我们试图将二者兼收并蓄。本书的一部分是根据特定情绪组织的,以便涵盖提出特定情绪而不是提出所有情绪普遍存在的过程的许多研究。如果我们严格依据过程和维度来讨论情绪,我们几乎肯定会漏掉某些在概念上重要的一些话题,如爱、窘迫、厌恶和兴趣。但是,我们也有关于更具普遍性的情绪过程的章节,如情绪的发展,文化在情绪中的作用,情绪在认知中的作用等。


    熟悉第一版的读者会注意到第二版的明显变化。对于所有原创性的话题,我们加进了近几年的前沿研究,而且也更新了流行文化参考(谁还记得“朋友们”吗?)。因而,教科书的结构也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这一版也囊括了一些全新的章节,如有关情绪的进化观点、情绪的中枢和自主神经系统、人格在情绪中的作用、临床障碍中情绪失调的作用等。这些章节中的有些材料在第一版中也出现过,但却是散乱地贯穿于书中的。第二版的组织反映了Shiota在她给本科生授课时使用本书的经验以及情绪领域自身的进展。


    有关情绪的大学课程今天还没有多少——尽管比我们几年前想象的多多了,而且现有的课程五花八门。没有哪本教科书能适用于所有目的。我们把这本教科书定位于学过了心理学导论的大学生,他们应该已经知晓了有关研究设计、经典条件反射的精要,以及神经元是什么诸如此类的知识。然而,我们不预设前提条件。我们相信这本教科书主要适合于注册了二、三年级课程的学生。


    我们也知道许多正在讲授情绪课程的教授们要求学生阅读所搜集的研究原文。任何将这些原文与本书一起修读的人都会提升其深度,这种做法适合于高水平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对于那些试图了解更深层次特定话题的学生,我们也在每章的结尾给出了额外阅读的建议。大部分的阅读建议是一些知名研究者为普通大众写的书,其易于理解、引人入胜的风格平衡了科学的严谨。情绪课程也可以是独立学生计划的必修课。另外,我们也提供了一些如何进行不需要昂贵设备的简单数据搜集的建议。


    感谢那些对本书给予支持的人。我们要把衷心的感谢送给我们的编辑Jon-David Hague,我们的发展编辑Kelly Miller,感谢他们的鼓励、指导、耐心和支持!感谢Dean Dauphinias协调获得插图的许可,感谢Pamela Galbreath的设计,感谢Lorraine Martindale的排版,感谢Matt Ballantyne的监督生产。


    我们也要感谢我们家人的支持、鼓励,以及对我们完成一个段落或追查一篇难懂的参考文献时“再等一分钟”的接受。Michelle Shiota要特别感谢她的导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Dacher Keltner 和Bob Levenson,两位可以说是情绪研究领域的摇滚明星,他们给她提供了这一领域的杰出训练,而且每天都在激励着她。James Kalat 感谢他的研究生导师Paul Rozin多年来的鼓舞和激励。回首1971年Kalat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时,Kalat和Rozin都未对情绪有特别的兴趣,但是Rozin鼓励他的学生发展广泛的兴趣,等Kalat发展起对情绪的兴趣时,Rozin已成了这一领域的重要贡献者,尤其是在厌恶研究领域。


    我们欢迎来自读者的评论,包括学生和老师。若干年后我们会再次更新这本书,你的建议会有所帮助。我们的邮件是:lani.shiota@asu.edu 和 james_kalat@ncsu.edu。接下来,我们希望你喜欢这本书。
    M. N. Shiota 及 J. W. Kalat
  • 目录
    第一部分 一般原理与问题
    第1章 情绪的本质
    情绪是什么?
    研究方法:诱发情绪
    研究方法:测量情绪
    自我报告
    生理测量
    行为观察
    情绪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
    坎农——巴德理论
    沙赫特——辛格理论
    认知、感受、生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情绪评价的速度
    身体感觉对情绪感受是必需的吗?
    情绪行为对情绪感受是必要的吗?
     它们决定情绪感受吗?
    对詹姆斯——兰格理论的总体评价
    情绪的分类
    基本情绪模型
    情绪的维度模型
    情绪作为基础加工的化合物
    总结

    第2章 情绪的进化
    情绪的进化论观点
    进化论的基本原理
    情绪的适应性
    情绪作为上级神经系统
    情绪的内部功能
    情绪的社会功能
    情绪的某些方面具有普遍性吗?
    面部表情
    评价和情绪
    情绪的生理方面
    总结

    第3章 文化与情绪
    什么是文化?
    定义及其含义
    情绪观念中的文化差异
    是否所有的文化都拥有相同的“基本”情绪?
    萨皮尔——沃夫假说
    高认知情绪与低认知情绪
    情绪加工中文化的差异性
    文化和情绪评价
    情绪表达上的文化差异
    理解面部表情的文化差异
    影响情绪的文化维度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权力距离:纵向社会与横向社会
    一元认识论与辩证认识论
    文化研究中的方法论
    整合进化与文化范式
    情绪的神经——文化理论
    情绪遵循社会建构的脚本
    分析层面
    总结

    第4章 情绪与身体——自主神经系统和激素
    自主神经系统
    “战或逃”:交感神经系统
    “休息和消化”: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怎样协同工作?
    激素和内分泌系统
    测量情绪的生理方面
    常用的测量方式
    测量的挑战
    交感神经系统和情绪
    生理和感受、行为之间的一致性
    不同情绪中的自主神经系统
    正性情绪的生理方面
    压力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汉斯·塞利的压力研究
    界定和测量压力
    压力如何影响健康?
    副交感神经系统与情绪
    总结

    第5章 情绪与脑——中枢神经系统
    研究情绪和脑的方法
    损伤研究
    脑电图测量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神经化学技术
    杏仁核与情绪的研究历史
    观察杏仁核受损的动物和人类
    恐惧性条件反射的实验室研究
    杏仁核与人类恐惧的研究
    超越恐惧:杏仁核和其他情绪
    杏仁核与情绪记忆
    情绪神经解剖学:一些重要结构
    下丘脑
    脑岛皮层
    前额叶皮层
    伏隔核和腹侧被盖区:脑的奖赏环路
    情绪的神经化学:一些重要的神经递质
    多巴胺
    5-羟色胺
    β-内啡肽和阿片样肽
    总结

    第6章 情绪调节
    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早期的应对方式分类
    情绪调节的过程模型
    情境关注的策略
    认知关注的策略
    注意控制
    认知重评
    重评的不同类型
    反应关注的策略
    表达你的感受
    锻炼
    放松
    情绪表达抑制
    情绪逃离策略:药物、酒精和食物
    情绪调节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哪种情绪调节策略是最好的?
    总结

    第二部分 一些具体情绪
    第7章 恐惧和焦虑
    我们害怕什么?
    针对威胁的恐惧和注意
    恐惧和焦虑的行为测量
    恐惧的面部表情
    惊跳反射的易化
    其他行为测量
    恐惧和焦虑的生物学
    自主神经系统反应
    应用:焦虑和谎言识别
    行为抑制系统
    杏仁核和惊跳反应的易化
    杏仁核和危险觉察
    神经化学:抗焦虑剂及其机制
    恐惧和焦虑的个体差异
    遗传
    焦虑对生活的影响
    总结

    第8章 愤怒和厌恶
    什么引起了愤怒?
    原型愤怒情境
    挫折—攻击假设
    认知新联想模型:缺少归因的愤怒?
    控制力评价的影响
    汇总:什么引起了愤怒?
    测量愤怒和攻击
    愤怒的自我报告
    愤怒的面部表情
    攻击行为
    愤怒和攻击的内隐测量
    愤怒和攻击的生物学基础
    愤怒和攻击的神经解剖学
    神经化学:5-羟色胺和睾酮
    愤怒和自主神经系统
    个体与情境差异
    谁变得有攻击性?
    遗传和攻击
    愤怒和攻击的性别差异
    家庭环境
    观看媒体暴力的影响
    应用:预防暴力
    和解
    控制儿童期攻击行为
    控制成人期愤怒
    厌恶
    厌恶是情绪吗?
    什么引起厌恶?
    厌恶的生物学基础
    核心厌恶与道德厌恶
    厌恶:发展和个体差异
    “忘却”厌恶
    总结

    第9章 爱
    爱是一种情绪吗?
    爱的原型取向
    爱有三种类型?:Bowlby和“情感联结”
    对父母和其他关照者的依恋的爱
    养育的爱和照料系统
    性欲
    重温Bowlby :三种类型的爱?
    催产素:爱的递质?
    依恋关系的生理机制?内源性阿片
    共情
    爱情和婚姻
    预测浪漫关系
    成人爱情中的依恋
    婚姻稳定和满意感
    依恋和友谊
    总结

    第10章 幸福感和积极情绪
    幸福感是一种情绪吗?
    幸福感特质的测量
    什么使人幸福?
    自我报告的幸福感产生的原因
    人格:幸福感的“自上而下”理论
    财富与幸福感
    幸福感的其他相关因素
    一些出人意料的微弱影响因素
    降低生活满意度的事件
    可能增加生活满意度的活动
    积极情绪状态
    功能:积极情绪的延拓——建构理论
    作为对比效应的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的面部表情
    积极情绪的生理测量
    热情:对奖赏的预期
    满足
    希望和乐观
    逗乐和幽默
    什么让人觉得好笑?
    什么使人发笑?
    大笑与健康
    总结

    第11章 自我意识情绪
    尴尬、羞愧和内疚:一种还是三种情绪?
    尴尬
    引起尴尬的经历
    尴尬的面部表情
    尴尬中的个体差异
    羞愧和内疚
    内疚和后悔
    自豪
    自豪的表达
    尴尬、羞愧和自豪之间的文化差异
    嫉妒和羡慕
    总结

    第三部分 情绪与心理学其他领域
    第12章 情绪的发展
    新生儿的情绪
    对危险的反应
    婴儿会体验到离散的情绪吗?
    分化情绪的出现
    生理成熟
    认知成熟
    社会互动
    情绪沟通的发展:对情绪的感知、分享和谈论
    主体间性
    解释面部表情
    情绪语言
    情绪联结的发展:依恋
    情绪表情的社会化
    青少年期的情绪
    成年期的情绪发展
    纵贯生命历程的个体一致性
    情绪强度的年龄趋势
    情绪凸显性
    情绪调节
    总结

    第13章 情绪和人格
    情绪反应的个体差异
    情绪和“大五”人格因素
    额叶偏侧化与情绪的个体差异
    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的测量
    自我报告测量法
    成就/能力测验
    情绪智力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情绪智力可以训练吗?
    总结

    第14章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情绪与注意
    情绪与记忆
    情绪与记忆形成
    情绪与记忆储存
    情绪与记忆提取
    情绪和信息加工过程
    情绪效价和系统式或启发式加工
    积极情绪与创造力
    抑郁现实主义?
    情绪与决策
    躯体标记假设
    基于偏好和价值的选择
    情绪和道德推理
    依赖情绪的弊端
    总结

    第15章 临床心理学中的情绪
    抑郁
    抑郁的奖赏去敏感性假设
    两种类型的抑郁?
    抑郁的认知部分
    治疗抑郁
    躁狂症和双相障碍
    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的原因
    治疗焦虑障碍
    强迫症
    反社会人格障碍与共情
    总结
  • 摘要
    共情

    说到关系的积极方面,人们通常会想到共情。这个概念在心理学上的界定曾经有些模糊,因为人们在很多地方都会用到它,但是研究者最近敲定了一套具有区分性的定义。共情包括两种维度,共情准度是找出他人正在想什么和感受什么的能力(Ickes et al., 1990; Levenson & Ruef, 1992),而非一种情绪。情绪性共情是真正体验到另一个人的感受,通常包括相似的主观体验、生理反应和表情。


    为了研究共情准度,William Ickes和他的同事(1990)让从未见过面的男性和女性待在一个实验室里,告诉他们研究者需要复印一些表格,然后把他们单独留在那里几分钟,并在这段时间里给这两个被试录像。录像结束后,被试被带到不同的房间里观看刚才的录像,并且要求他们回忆起自己有任何具体想法或感受时就停下录像,无论录像带播放到什么时候。然后写下他们当时的想法,并说明那个时候他们的感受是积极、中性还是消极的。然后,每个被试再次观看这段录像,但是这次研究者会根据另一个被试报告自己有想法或感受的时间点来暂停录像,被试需要猜测另一个人那时的想法和感受。


    你认为女性在猜测搭档的想法和感受时准确度更高吗?如果是的,你就错了!事实上,男性和女性的正确率是一样的。但是这个结果有点难以解释,因为Ickes和他的同事采用了混合性别的方式进行研究,并且研究在一个十分受限的环境下进行。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极可能是男性和女性都是很好的解读者;也可能是女性表达得更清晰,因此这个任务对男性来说更容易。


    情理之中的发现是,人们在他们的搭档说得更多时更准确,尤其是当搭档谈论的主要是自己时。更有趣的发现是,人们对在生理上更有吸引力的人的判断要比对吸引力较差的人的判断更准确!可能的解释是,被试会花费更多时间来看有吸引力的搭档,或者更愿意了解有吸引力的搭档,又或者有吸引力的搭档在细微的地方更开放,因此他们也就更容易被解读。


    那些在校成绩更好的人评估得会更准确,并且有趣的是,那些笑得更多的人在评估他们的搭档时也会更准确。为了解释这个现象,研究者询问爱笑者的搭档他们是否更多地谈论自己,或者更有生理吸引力,或者爱笑者相比其他人是否花费了更多时间来观看搭档。结果没有清楚地支持任何一种假设,所以研究者认为,爱笑者只是单纯地对他们的搭档更感兴趣——以一种尚未测量到的方式。


    情绪性共情与共情准度是不同的过程。你可以只依靠逻辑思维指出某个人可能正在感受什么。如果你遇到一个害怕狗的人正盯着一只狂吠的狗露出恐惧的表情,你可以在自己并不害怕的情况下(我们希望)推理出这个人很害怕。但是当我们处在不同的情境中时是怎样真实地体验到他人的情绪的呢?尽管对此还有争议,但一些研究者提出,情绪性共情是我们自动匹配彼此的生理和行为状态的结果。


    有研究发现,如果被试和一个录像中的陌生人在录像播放过程中表现出了相似的心率的变化,那么这个被试就更容易体验到这个陌生人的感受(Levenson & Ruef,1992)。最近,研究者提出,镜像神经元——在我们观察别人的动作和我们自己做出这些动作时呈现出相似的活跃模式的运动神经元——在共情中发挥了作用。一项fMRI研究发现,那些在共情能力量表上得分更高的被试在看到情绪表情图片时会表现出更强的镜像神经元的活动(Montgomery,Seeherman, & Haxby, 2009)。但是,对于镜像神经元与共情的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一个关键问题是,到底是天生的镜像神经元帮助人们理解他人,还是学习理解他人帮助人们发展了镜像神经元。


    共情对于关系有好处吗?研究发现,共情对关系的作用至少取决于两件事:①我们在讨论共情准度还是情绪性共情;②“目标”正在想什么和感受什么。情绪性共情在那些会导致一个或两个人都不安的情境下可能是危险的,它可能会导致矛盾和焦虑的扩大化(Levenson & Gottman, 1983)。一些研究发现,人们在幸福的关系中很少对对方表现出不开心,即使表现了,另一个人也很难发现(Gable, Reis, & Downey, 2003; Simpson, Ori?a, & Ickes, 2003)。


    共情准度的效果取决于目标对象正在思考和感受的是什么。这样说吧,你正在恋爱,并且正在电影院看一部不错的新电影。在这次约会中你的伴侣想的是:“哇,这个男/女演员真是太性感了!”你想知道你的伴侣是这么想的吗?这对你们的关系有帮助吗?我们还有另外一个情境,你和你的伴侣在杂货店买东西,你的伴侣想:“他应该在买这么多培根之前多想想——都快溢出来了。”知道这件事对你们的关系有帮助吗?


    可能没有。在一个研究中,研究者把年轻的恋人带到实验室中并且告知他们正在参加的实验是关于生理吸引力的。这些伴侣观看了12张具有不同程度吸引力的男性和女性的照片,并被告知在后续的研究中他们可能需要与那个他认为最有吸引力的人聊会儿天。结果发现,那些关系最亲密的恋人在观看这一任务过程的录像带并且猜测恋人当时正在想或感受什么时表现出了最低的共情准度,尤其是在他们的恋人给有吸引力的人打分时(Simpson,Ickes, & Blackstone, 1995)。在另一个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当目标伴侣正在思考一些对关系不利的事时,共情准度与降低的关系满意度相关(Simpson, Ori?a, & Ickes, 2003)。相反,当目标伴侣的想法和感受无害时,共情准度与上升的关系满意度有关。简单地说,你会很想知道你的爱人是不是正在想一些对你们的关系有好处的事,而对那些对你们的关系没有好处的事,你可能并不想投入很多注意。


联系我们

编辑部电话:010—65181109

编辑部邮箱:wanqianpsy@163.com

客服部微信:wanqianxinli199807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