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万千书架 作者译者 书评推荐 资讯动态 关于我们
叙事
后现代关系督导案例解析:创造性疗愈行动与生活实践
跟随吴熙琄老师对九大关系案例的督导,学习后现代视角的咨询思路
作者:吴熙琄
心理治疗
  • 出版信息
  • 内容简介
  • 推荐
  • 著译者介绍
  • 序言
  • 目录
  • 书摘
  • 出版信息
    出版日期:2024年1月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46117
    装帧:平装
    页码:300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共九个案例。
    第一部分是婚姻伴侣关系案例督导,包含五个案例,包括在婚姻关系中经历丈夫“殴打”的妻子、难以正式进入亲密关系的青年男性、因丈夫不做家务而陷入关系痛苦的妻子、婚姻中与妻子争吵不断的丈夫,以及因不满家庭关系而酗酒的丈夫。
    第二部分是亲子关系案例督导,包含两个案例,包括因儿子沉迷玩手机而寻求咨询的母亲,以及因青春期儿子的教育和陪伴问题而寻求咨询的母亲。
    第三部分是其他人际关系案例督导,包含两个案例,包括曾从事过十几份工作,因家庭压力需要重返工作岗位的男性来访者,以及一个针对政府部门的组织咨询案例。

    本书适合不同水平的心理咨询师,也适合对后现代取向感兴趣的心理咨询师阅读。
  • 推荐
    本书汇集了熙琄老师对九个案例的督导,案例主题包含婚姻伴侣关系、亲子关系、其他人际关系三大类型。在本书的案例督导中,熙琄老师采用了与以往督导不同的“教学示范督导”方式,将看待案例的过程透明化,与受督者分享案例的各个方面,发掘案例背后蕴藏的每一个值得努力和陪伴的地方。在本书中,熙琄老师详细阐述了后现代的咨询思路,强调多元文化以及贴近个体和家庭的文化脉络,同时也鼓励咨询师思考自己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阅读本书,即便通过文字,也能感受到熙琄老师娓娓道来,宛如春风拂面的温暖气息。读者不仅能从书中汲取专业知识,也能获得心灵的抚慰。
  • 作译者序
    吴熙琄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家庭与婚姻治疗博士;
    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学会高级认证督导,职业临床治疗师;
    美国陶斯后现代学院(The Taos Institute)院士;
    美国休斯敦加尔维斯敦学院(Houston Galveston Institute)特约教授;
    世界知识分享丛书(Worldshare Books)编辑委员会委员;
    国际合作取向实践专业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llaborative Practice)国际顾问委员;
    茵特森创意对话中心创始人;
    亚洲创意对话中心创始人,该中心旨在深化创意叙事和后现代对话的学习与实践。
  • 序言
    这本书记录了我与思源心理网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共同设计的网络督导课程,该课程的全名是“吴熙琄案例解析:创造性疗愈行动与生活实践”。
    在这十四次的课程中,第一课介绍了后现代视角下的多元关系脉络,我试着谈论了如何看待家庭的多元文化变量和视角。这些多元文化变量,包括年纪、性别、阶层、教育、城乡差距、语言、移民、世代、种族和性取向等。这些多元文化变量可能会给每个家庭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我希望通过对该主题的讲解,提高大家对家庭关系变化的理解与觉察。
    第二课到第十四课由咨询师报告了十三个不同主题的案例,所讨论的主题包括三大类型:
    1.婚姻伴侣关系;
    2.亲子关系;
    3.其他人际关系。
    在这十三个案例中,有九个案例的来访者及其咨询师同意在保护他们可辨识信息的情况下,将案例出版。特别感谢这九位来访者及其咨询师(咨询师分别是赵红霞、罗爱宇、高帆帆、蔡丹萍、杨红霞、崔明敏、王倩、李莹、鹤梦)的资源共享。另外也要感谢近几年加入我在思源举办的“后现代家庭与婚姻治疗督导研修课”的五十几位研修生,他们参与了此课程并担任助教,协助三百多位学员在网上学习与讨论。
    在开督导网络课之初,我原本并没有将课程内容整理出版的计划,但当我逐一做不同案例的教学示范督导时,发现这些案例的挑战极大,咨询师的期待极高,这似乎督促着我在这些不容易的关系中更多地思考和创造,因而说出了许多过往未曾有机会分享的思路与实践经验。
    相对于一般咨询督导的点评与指导方式,我过往的督导风格着重于以聆听咨询师的感想、贴近咨询师的思路以及陪伴咨询师面对挑战为主。但这回在和主办方讨论此次网络督导课程的设计后,我改用这种有别于原来的督导的形式,即在咨询师报告完案例之后,我仔细地琢磨、讲述来访者与其重要关系在不同挑战中的思路与可能性。之前从未这么进行督导的我感到这种方式特别能够让我发挥创造性。
    随着课程的推进,特别是通过我多年来在后现代思维中酝酿出的在地性创造,从另一个维度来看个案,我开始想把课程内容整理出来,与更多咨询工作者分享。我希望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在这些不同关系的挑战中,还有哪些可能性与希望。
    许多人只知道我推动叙事教学的工作,其实我最在意的是带领大家在关系中开展有疗愈能力的创意对话,而不要受限于学派的理念与技巧。在完成了咨询硕士的学业与实习之后,我在博士阶段的受训领域是家庭与婚姻治疗,我年轻时在美国所做的大量咨询工作也主要以家庭为核心。回到中国,我深切体会到不论建立和谐且有互助力量的家庭关系有多艰难,人们对于家庭关系的重视与渴望都与日俱增。通过多年来不同后现代(包括叙事)思潮与实践的“浸泡”,我特别希望和大家分享我在家庭和系统关系中的思路、探索和创造。希望大家有机会看到多元思路的我,更希望这些思路可以支持大家陪伴家庭,共同创造出更多的希望、温度与可能性。
    感谢思源心理网全体工作人员自2020年6月初课程结束后,就开始协助我整理此书,他们付出了极大的心力。特别感谢于晓阳、尹志勋等人对本书的用心参与和努力付出。我也要感谢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万千心理”对这本书的重视与支持,能够让更多有兴趣但没机会参与2020年网络督导的助人工作者通过文字产生亲临现场的感觉。
  • 目录
    导论 后现代视角下的多元文化

    第一部分 婚姻伴侣关系案例督导
    引言
    案例一 关系痛苦中的看见与行动
    案例二 需要母亲“祝福”的亲密关系
    案例三 开创美好婚姻关系的“心意”
    案例四 探索关系“危机”中的新“希望”
    案例五 “强势”关系中的力量

    第二部分 亲子关系案例督导
    引言
    案例六 修复受损的亲子关系
    案例七 期待成为“教练式”好妈妈

    第三部分 其他人际关系案例督导
    引言
    案例八 寻找力量“重返”工作岗位
    案例九 用后现代理念创造有韧性的团队

    后记
  • 摘要
    案例一 关系痛苦中的看见与行动
    在这个案例中,女性来访者在婚前、婚后均被殴打;经历了结婚、离婚、复婚。咨询师应如何面对来访者的煎熬和无助?咨询方向是什么?
    被殴打是一种创伤,是心理的创伤、身体的创伤,也是关系的创伤。殴打会破坏夫妻关系中的安全感,也会破坏信任感。很多研究都发现,殴打是夫妻关系工作中不容易应对的一种情况。但只要来访者愿意,咨询师就要和来访者一起努力尝试做创伤的疗愈工作,并在来访者的婚姻“卡顿”中,助其找到突破的方法。
    来访者的这种在困难中寻求帮助的意愿,也是一种对自己的照顾、一种帮助这个家庭的行动力。这种行动力特别宝贵,代表了来访者面对生活的力量和勇气。来访者过得越煎熬,我们越要看到来访者宝贵的地方。比如,看看来访者对于维系婚姻所做的努力,看看她在煎熬的夫妻关系中如何获得照顾孩子的力量,等等。
    在咨询中探寻、理解来访者的那些没有机会表达的东西,陪来访者看到自己重要的资源、重要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通过写信等方式,来访者也许会更多地听到那个被殴打的自己的心声,然后多去关心自己。生活越困难,越要找机会珍爱自己、灌溉自己、滋养自己。
    当夫妻关系中存在殴打的情况时,需要了解并评估其危险性,然后再决定是否可以做关系工作。这个案例中,来访者希望能和丈夫共同把这个家经营好,希望丈夫和她一起努力,为彼此和宝宝创建一个美好的家。因此,我们陪伴来访者去看见她的“卡顿”、看见她的痛苦、看见她对家的愿望,并邀请她协助丈夫。
    还可以从理解丈夫的视角看看丈夫的心理。当这名来访者看到丈夫的煎熬的时候,也会看到丈夫的不知所措。这是妻子的力量,也是这个家庭的力量。以多元文化的视角,去探寻、解构丈夫的殴打。通过设计一系列问话,我们可以先陪来访者理解她的丈夫,然后慢慢地在咨询中更清楚地看见自己,在生活中开始理解她的丈夫。我们可以陪伴来访者看到丈夫的希望、丈夫的资源。陪伴来访者和她的丈夫交流。陪伴来访者通过一种不同的视角,邀请她的丈夫培养“丈夫的力量”。
    个案报告
    一般资料
    来访者为女性,28岁,已婚,育有一子,儿子2.5岁。
    来访原因
    因婚前被殴打的阴影一直笼罩在来访者心里,婚后夫妻二人关系不和谐,来访者想通过心理咨询摆脱煎熬,好起来。
    来访者的心理困惑
    来访者自述婚后一直是以三口之家的形式生活。丈夫经常借故在外应酬,一家人很少围坐在一起吃饭。在疫情期间,即使不能外出,丈夫和妻子也是自己做饭自己吃(“各做各吃”),儿子的事都是妻子管。夫妻二人经常因意见不合而发生争执,目前沟通很少。来访者有心事会和自己父母说,但夫妻之间的矛盾她不想让父母知道,怕他们担心。夫妻双方和对方父母的关系也不太融洽,没有一家人的感觉。来访者感到很煎熬,不知道自己在这样的煎熬中还能撑多久。
    来访者自述在结婚前几天因发生争执被男朋友(即现在的丈夫)殴打(具体原因不详),决定取消婚礼。后因来访者父母的极力劝说,害怕丢脸,且男朋友登门道歉并保证不再打她,最后婚礼还是如期举行了。
    婚后,来访者总感觉自己过不了被丈夫殴打的那道坎儿,婚姻中争吵不断。两人很少产生共鸣,来访者感觉丈夫也很煎熬。在儿子1.5岁的时候,一次争吵后丈夫又动手打了她,来访者下决心离了婚。
    离婚后的日子并不轻松。一是来自父母的压力;二是来自亲朋好友的劝说;三是抚养、教育儿子的不便。于是在丈夫又一次的道歉和保证下两人复婚了。复婚后的生活一如既往,来访者仍然过不了这两次被殴打的坎儿,也看不到丈夫的改变,感觉丈夫依然大男子主义、自以为是。来访者认为丈夫的心理问题比自己还严重,而他又不愿意求助。现在,来访者出现了失眠、头疼、盆腔积液、腰疼的症状,认为这样的日子实在撑不下去了。
    熙琄老师的回应
    这个案例中的来访者在婚姻前后被丈夫殴打两次,仍然继续在婚姻中生活,实在不容易。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女性会遇到这种情况。
    来访者在结婚、离婚、复婚的过程中,对自己有所觉察,对夫妻关系和家庭有所觉察,并且在觉察中看到了自己的煎熬和因此带来的失眠、头疼、腰疼;看到了本是一家人却没有一家人的感觉的现状;看到了自己快撑不下去的心态;也看到丈夫的心理问题比自己还要严重。在种种挣扎里来访者感到特别痛苦,因此决定找心理咨询师帮助自己摆脱煎熬,希望自己能够好起来。
    这种在困难中向外寻求帮助的意愿,也是一种对自己的照顾、一种帮助家庭的行动力,这种行动力特别宝贵。在这个艰难的时候,愿意探索外界的资源以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在困境中想办法,这些都代表了来访者面对生活的力量和勇气。
    来访者遇到这么大的婚姻难题,尤其是被殴打的时候,可能无人可以倾诉。她怕说了别人会瞧不起她;怕周围的朋友会太愤怒,还要照顾朋友的情绪;怕把夫妻矛盾告诉父母,父母会担心。通常当一名女性遇到这种情况时,咨询师的陪伴就显得特别重要——让她的“不可说”有地方可说,而且不被批判,得到陪伴。此刻,咨询师好好聆听来访者的诉说,不会瞧不起她,也不会把情绪带给她,这对于来访者而言是一个不容易找到的对话空间。
    以真诚、共情、温暖和积极关注陪伴来访者,和来访者谈谈婚姻关系中发生了什么事,谈谈来访者的心情,谈谈来访者的痛苦,陪伴来访者去梳理看起来混乱不安的婚姻生活、家庭生活。我觉得咨询师的这一点特别宝贵、难得。
    当然,这样的案例对咨询师来说的确很困难,要找到协助来访者的方法也不一定容易。再加上像该来访者这样的故事有时过于强大,作为咨询师的我们会感同身受,也会感到无力。无力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因为我们愿意关注来访者,愿意和来访者待在一起。
    另外,我觉得咨询师的无力是很宝贵的:无力似乎也是一种发声。也许无力是咨询师目前的心声,但无力背后可能还有更多声音,可能是希望带出来访者的力量。所以,无力不是结论,当对无力感到好奇的时候,可能会发现咨询师的无力背后有着对咨询满满的渴望,甚至和咨询师想成为怎样的助人者的初衷有关。
    此处,我会对咨询师感到好奇:
    虽然很无力,但你是如何在无力中陪伴来访者的?
    无力背后的坚持和力量是什么?
    来访者越煎熬、越无助,我们就越要看看来访者有哪些宝贵的地方。所以,接下来我会分享一些我的想法,谈谈我是如何看待这名来访者的。
    看见来访者的不简单
    我想先看看来访者不简单的地方。在我的经验里,一名女性在这样的关系中会感到特别痛苦、特别难受。所以在这个时候,看看来访者重视的东西、不简单的地方,也许可以给她一些力量。
    咨询背后的信念
    来访者是如何在困难的生活中努力的?
    在过往的生活经验中,当遇到困难时,来访者秉持的态度和信念是什么?
    这些态度和信念是怎么形成的?
    这些态度和信念与她想经营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困难中的态度和信念带给来访者的力量是什么?
    来访者的父母和家庭带给她的力量是什么?
    母亲的不容易
    当夫妻关系如此艰难的时候,来访者是怎么照顾2.5岁的孩子的?
    在煎熬的夫妻关系中,来访者照顾孩子的力量是怎么获得的?
    来访者经历了一段坎坷的婚姻,却仍然倾力把宝宝照顾好;在自己内心苦不堪言的时候,仍然让宝宝看到妈妈愉悦的表情,进而让宝宝开心。假如孩子已长大成人,那么20岁的孩子知道妈妈在如此艰难的时候还悉心地照料他,孩子最被妈妈感动的地方可能是什么?
    当孩子20岁的时候,他知道了在成长过程中,作为宝宝的自己也给妈妈带来了很多快乐,尤其当妈妈和爸爸关系不好的时候,宝宝陪伴妈妈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孩子觉得自己很宝贵的地方是什么?
    在这个案例里,妈妈没有特别提到和孩子的互动,所以在问话中,我以一种好奇的态度看看妈妈会如何陪伴宝宝。咨询师可以根据来访者作为妈妈的角色与宝宝互动来设计一些问话。
    这些问话的目的是试着在艰难的夫妻关系中,慢慢地看到一些宝贵的地方。当然,我分享的这些问话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使用,如果不合适就不要用。
    维系婚姻的不容易
    有时候,人们必须想一些方法去面对困难或困境,这些方法也许和主流的期待不一样。我们要有耐心,慢慢地陪来访者看到在这样的关系里各种各样宝贵和不简单的地方。在维系婚姻的不容易这个部分,我可能会对如下方面感到好奇。
    一家三口很少坐在一块儿吃饭,这种情况对于来访者来说很不容易的地方是什么?(当然,针对吃饭也可以设计不同的问话。)
    在疫情期间“各做各吃”的生活,可以如何帮助这个家庭在一起?
    “各做各吃”的方式如何兼顾每一个家庭成员在家里的生活?
    对于“各做各吃”的现状,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抱有消极的态度。但我认为这对夫妻一直在思考他们目前可以做什么,如何维持现在的家庭。以下视角可能会打开对话空间。
    目前这种沟通很少的状态,如何帮助他们减少因意见不合而带来的争执?可能我们常常觉得沟通很少是一个问题,但是当夫妻关系处于他们目前的状态中时,沟通很少也许是目前他们能够想到的让这个家庭保持稳定、减少争执的一种方式?
    沟通很少和沟通很多,对他们的生活会有怎样不同的影响?
    沟通很少和沟通很多,对宝宝的成长而言,会有怎样不同的影响?
    在沟通很少的情况下,什么事情是可以沟通的?在沟通很多的情况下,什么事情不一定会沟通?
联系我们

编辑部电话:010—65181109

编辑部邮箱:wanqianpsy@163.com

客服部微信:wanqianxinli199807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